0710-3511309, 0710-3513935 ,0710-3510181

社区教育
【理论研究】龚福鹏: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构建及对我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

来源: 作者: 审核人: 时间:2022-02-18 点击量:


作者简介

 

龚福鹏(1983-),男( 苗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副教授,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2018.10-2020.03),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经济管理。

【摘要】

为解决现有终身学习体系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国民终身学习需求的问题,日本政府从2016年开始进行终身学习平台构建研究,期望搭建集学习机会提供、学习成果累积和认证以及学习成果运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支持服务平台。目前,我国各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各类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本文着眼于构建中的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方面的逻辑和细节,详细分析了平台的定位、功能需求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对我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互联互通、开放包容、由点及面、社交网络化、可持续发展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终身学习平台;定位;功能需求;可持续性;启示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终身学习概念应运而生并不断被各国重视和推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国际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受到关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现状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以特定终身学习平台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从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例如:林艳华分析上海等五个地方终身学习网的功能、资源及使用情况,并提出了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注重多元化的合作、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力量、以培训项目促应用、构建学分银行等建设与应用终身学习网的促进策略(林艳华,2013) ,宋其辉结合上海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我国终身学习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资源等重复严重、平台各自为阵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建立统一资源建设标准,引进效益考评制度等建议(宋其辉,2011);方子春分析了国内外部分终身学习平台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平台存在的智能化程度不够、资源不丰富、平台融合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平台构想(方子春,2018)等。二是关于终身学习平台技术层面的研究。例如:余燕芳,葛正鹏从人机交互、智能检索等Web技术变迁的视角探讨了终身学习平台的设计和构建(余燕芳,葛正鹏,2014);张宏伟等探讨了构建基于"+"技术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基本设计,提出将虚拟化技术与远程教学相结合,建立面向服务的"云教育"模式(张宏伟等,2012);学者黄晋从资源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出发,对学习资源的推广方案和核心运营方案进行了研究(黄晋,2013)等。三是针对特定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进行研究。例如:韦书令对国内部分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应用现状和服务共享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再师生互动、学习需求和资源共享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从宣传机制、师资队伍建设、服务支持体系构建和成果认证等方面来改进和完善平台的应用策略(韦书令,2017);鄢小平对"学分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特点深入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云架构的"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鄢小平,2014);周晶晶; 杨映雪对构建中的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功能设计及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提出了以统合协调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定位于学习成果认证的服务平台,以地区为推进主体,采取国际通用的学习成果准则,并增添社交网络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建议(周晶晶; 杨映雪,2018)等。通过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发现,国内关于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研究大多基于平台作为终身学习供给方,而进行的资源内容、学习形式、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分析,较少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终身学习基础设施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立交桥的基本功能定位作为终身学习平台建设的重点进行研究。部分学者也只是针对学分银行等特定公共服务平台谈到了此定位的重要性。而如果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忽视了立交桥的基本特性,则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就会缺少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本文基于近两年来日本文部科学省形成的《利用ICT 的终身学习平台构建调查研究报告》,着眼于构建中的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方面的逻辑和细节,详细分析平台的定位、功能需求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为我国终身学习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提出建议。

 

一、平台的定位分析

 

    2015年日本政府提出一亿总活跃社会的目标,意在充分调动社会、经济、教育各领域活力,实现日本的再次繁荣。反映在教育领域,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16年的答申意见中提出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并提出了平台的总体构建目标:统筹国内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与社会的融合,构建网络化终身学习生态体系,激发国民学习动能和潜力,最终实现社会的繁荣。在此目标下,日本在进行终身学习平台构建研究时,对平台进行了清晰的定位。

   (一)开放的平台

    日本构建终身学习平台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学习参与,实现终身学习活动的活跃,所以平台的开放性是其基础构建逻辑。平台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参与者的开放,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参与者构想几乎涵盖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者、教育机构、教育支援部门、教育内容和设施提供者、各类鉴定机构、企业、非营利性组织、NPO等。平台的广泛参与度及全民受益,也决定了平台的公益性特征。其次,体现在平台内容方面的开放性。平台涵盖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在学习成果的累积、认证和运用,不仅包含传统的正规教育,也纳入了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等。这种特性构想也决定了平台只是信息化服务载体,而不是内容提供方,通俗来说日本力图构建阿里巴巴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再次,体现在平台技术的开放。这种开放主要体现在终身学习平台和其他区域学习平台、教育机构学习平台、认证机构平台等多方面的互联互通构想,通过技术开放,打通平台接口,真正实现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功能。

   (二)社交网络化的平台

    SNS,专指社交网络服务,包括了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社交网络服务是一个平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或社交关系的连接。例如,利益共享、活动、背景或现实生活中的连接。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理论构想定位就是建立一个社交网络化的平台,平台的参与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平台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最终构建一种生态学习网络。在日本科学文部省近3年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部分构想,例如:学习者可以平台上建立学习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和总结学习经历和心得,通过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和激励循环学习;学习设施设备提供者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与学习者沟通设施设备的使用、预约等事项;教育内容提供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学习内容推送,与学习者沟通学习内容,促进教育内容的升级和更新等。此外,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平台与外部SNS的连接和沟通,例如:与face bookInstagram等大众流行社交网络软件的连接。 

   (三)区域可拓展的平台

    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定位构想上十分清晰:公共学习信息服务平台,力图搭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终身学习信息化服务体系。而平台设计构想具有区域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首先,日本构想的不是全国大一统的终身学习平台,而是以区域为主体适应地区学习者需求和人才需求、培养特点的学习平台。这主要是因为在日本地方政府是推进终身教育事业的主体,而线下的终身学习活动主要在地方开展。其次,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服务性构想体现在:它只是作为汇集各类终身学习需求和供给、提供学习成果认证和学习社交的终身学习的基础设施,而并不是教育内容提供方。也正是由于平台的区域性和服务性特点,也决定了日本终身学习平台进行设计构想时,充分考虑到了平台的可拓展性。这种拓展性体现在:不同区域终身学习平台的连接和互通;终身学习平台与学习者、教育内容学习平台、认证平台、政府平台以及其它参与平台之间的连接和互通等。

二、平台的功能分析

 

    关于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主要功能,日本中 央教育审议会在2016年的答申意见中已经明确,即:学习机会提供功能;学习成果的记录、累积和认证功能;社交网络化功能” 。而随后两年的《利用ICT 的终身学习平台构建调查研究报告》则根据日本终身学习体系的运行实际,深入分析了终身学习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梳理了参与主体各方的需求,再结合学习者视角终身循环学习过程分析,对平台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细化设计构想。

    (一)终身学习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分析

    日本终身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有三个:地区、媒介者和学习者。其中,地区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大学、学院、社区中心、公民馆、博物馆、图书馆、考试中心和非营利组织等机构,他们主要承担了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信息、学习机会、学习场所,对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成果进行记录和认证,同时培养终身学习过程的媒介者等主要职能。媒介者主要是指终身教育主事和终身学习协调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终身教育的各类咨询服务;参与、组织和协调各类终身学习活动;为地区反馈终身学习开展情况的信息。媒介者特别是终身学习协调员在日本传统终身学习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自身参与终身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与地区、学习者之间沟通的纽带,同时是地区制定终身学习政策的主要信息来源。

    在日本传统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学习者获得学习信息、场所以及参与各类终身学习活动等,很大程度上有偶然性或者依赖于媒介者的咨询和促进。并且由于学习和活动的记录尚未数字化,很难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对地区的人力资源认证也造成了很大困难。这些都成为了实现终身教育循环学习的障碍。在日本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持的终身学习体系构想中,把终身学习平台作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区、媒介者和学习者提供数字化的服务支撑。引入平台后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构想如图一所示,终身学习平台通过创建学习和活动的数据库,数字化学习和活动的历史记录,以及创建本地人力资源的数据库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活动的循环。

图片1.png

图一:终身学习平台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者视角的终身教育循环学习过程分析

    学习者是终身学习体系的核心,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设计构想就是要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统筹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高度优化和融合终身学习活动全过程,激发国民的学习潜力和热情。所以日本在进行平台构想研究时,从学习者视角对学习循环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和明确平台功能定位。终身学习体系下,学习者视角的循环学习流程如图二所示。

2.png

图二:学习者视角的循环学习流程

    在图二学习循环过程中、学习、实践是指所有的终身学习行为,包括学习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的经历和学习成果通过有效记录后进行累积。这种累积不仅仅包括经历和成果的累积,也包括学习者对学习成果及其学习经历进行总结反思的过程,这种总结反思,也是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实践的基础和动力。累积的学习成果可以向认证机构申请成果认证,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社交网络中进行公开展示,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总结、体会等在学习圈中进行分享,共同激励进步。学习成果的展示、心得体会的分享以及获得他人、地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为投入下一次学习、实践提供动力。在循环学习流程中,接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学习、实践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学习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类支援等,同时认证后的学习成果也需要通过社会接触,才能被地区发现,从而使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社会接触连接了个体发展与地区发展,形成了联动机制,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深入的循环。

    在传统终身学习的循环中,由于图二中的循环路线单一且粗线条,如果没有出色的终身学习媒介者的话,某次学习或活动自然循环到下一次学习或活动就容易出现障碍,这种障碍存在的结果将导致学习循环中断,学习者退出循环。所以这种严重依赖于优秀学习媒介者的循环将是不稳定且不可持续的学习循环。而构想中的终身学习平台将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使整个学习循环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系统数据库为自循环奠定基础,学习者通过平台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成果展示和利用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对接下一次学习活动,这成为驱动学习自循环的动力。

    (三)平台功能细化设计分析

    1.学习机会提供功能

    学习机会提供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检索和推荐。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行搜索和查询各类学习和活动信息,也可以查询其他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信息以及各种反馈评价,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学习活动场地、设备的预约等。此外,系统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为学习者推荐匹配的各类学习场所、内容等信息。对于媒介者而言,可以通过平台检索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信息,及时掌握学习者动态,提供支援。对于地区而言,不仅可以通过平台形成的人才数据库掌握和搜索区域人才信息,还可以直接查询终身学习的各类反馈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有效地进行政策调整。

    2.学习成果的记录、累积和认证功能

    学习成果的记录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系统自动记录和学习者自行记录两种方式。对于经由地区当局认证的活动场所和学习信息,系统将自动进行记录和存储,这种方式往往对应的是正式学习(formal education。而其他的学习活动和经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性记录,包括一些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这部分记录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成果展示,往往对应的是非正式学习(informal education。在此基础上,系统将对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成果进行累积,形成个人学习账户数据库。

    学习成果的认证也多元化,包括机构认证和社交网络认证等。一方面学习者通过终身学习平台可向认证机构递交学习成果认证申请,获取各类资格认证用于就业等用途。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平台社交网络进行非正式的认证,包括学习同伴关系认证、共同学习活动认证、学习总结、心得评价认证等,这些都可以用于个人学习成果认证展示,从而活跃学习社交网络,形成终身学习循环重要自我驱动力。

    3.社交网络化功能

    日本终身学习平台旨在搭建终身学习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终身学习各环节的无障碍互联互通,进而形成具有活力的终身学习网络生态系统。平台的社交网络化构想体现在:对学习者来说,除了能在平台上及时获取各种学习和认证等信息,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学习成果认证并运用外,还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历、进行学习活动募集,也可以通过对其他学习者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进而通过社交互动构建学习朋友圈,共同促进。对地区(各类机构)来说,与学习者间的交流沟通更加顺畅,信息的发布和反馈更及时,对学习者需求、动态以及区域人力资源状况掌握更全面,共同解决地区的发展和区域问题的能力更强。总之,这种无障碍的社交网络化日本终生学习平台构想目标就是:形成从学习者 “终身学习服务社会再到终身学习的循环,从而达到全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此外,在基于满足循环学习的三大主要功能设计基础上,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身份验证授权前提下,对平台功能和相关数据库也进行了构建安排,如下图。

 

3.png

图三: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功能和数据库配置 

 

    图中,个人数据库用于记录和收集学习者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行为,展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这个数据库由学习者掌控;地区人才数据库、学习活动场所数据库、认证数据库、连接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主要满足与各种搜索、认证、学习者连接、参与者连接等功能,这种数据库由地区在云端掌控;而身份验证和授权基础构架则用于学习者的区域间移动以及跨区域连接。此外,SNSBLOG等现有社交媒体机制的模块化应用,则可以保证终身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平台的可持续性分析

 

    日本科学文部省在2016年的答申意见报告中指出希望构建一种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产品,以承受未来的变化。日本终身学习平台在进行设计构想时对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平台的可扩展性分析

    在上节平台的功能构想分析中我们提到,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系统主要包括四大组件:学习者应用程序、地区云、可扩展的教育内容等、身份验证和授权基础构架等。这四个组件的数据库相对独立,各组件之间通过Experience API技术规范进行连接,可以进行灵活的替换和拓展。平台的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如下:

    1.不同地区间终身学习平台的连接与合作

    在实现数据标准和认证/授权基础结构兼容的基础上,学习者能自由地与不同地区云平台进行连接,可以促进区域间人才的沟通,各地区也可以利用其他地区的人才资源解决地区性的问题。此外,通过平台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终身学习媒介者(终身学习主事、协调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升终身学习支援体系水平。

    2.与教育云平台等其他平台的连接与合作

    在实现数据标准和认证/授权基础结构兼容的基础上,终身学习平台可以和各类教育云平台、认证平台、人力资源平台等各种平台进行连接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学习成果充分有效的利用。例如:与中、小学教育云平台的连接,可以有效地把志愿者活动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去。此外,对于不同时期累积的学习成果,学习者也可以跨平台进行更加灵活、高效的运用,实现自我价值。

    3.跨区域教育内容的共享

    在实现数据标准和认证/授权基础结构兼容的基础上,各类平台的连接与合作可以促进优秀教育内容跨区域的传播和共享,建立开放的教育内容共同市场,提升教育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开发和分发成本。此外,还可以这种连接与合作,扩大成功的区域性终身学习、活动模式在全域范围内的推广。

    (二)商业模式分析

    日本关于终身学习平台的定位为公益法人,这就从根本上确定了平台的公益性,也就是说平台是为民众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撑的。同时平台的建立、维护、更新和升级也必须考虑一定的收入模式,日本终身学习平台设想借鉴LinkedIn(领英)商业模式。LinkedIn(领英)是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它通过强大的人力资源数据库,为全球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从而获取收益。具体商业模式的构想如图四。

 

图片4.png

图四:终身学习平台商业模式 

 

    如图四所示,日本在终身学习平台进行商业模式构想时,对平台的客户对象、平台价值及与客户关系、收益、资源、合作者等进行了梳理分析。客户对象包括: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大学、社会教育机构、企业等各类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平台的价值及客户关系在于: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类学习、设备和场地信息,搭建学习社交平台,提升学习者技能,在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的同时服务当地发展;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区域人力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提供服务,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竞争力;为解决区域性问题提供信息、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升区域社会资本。平台的收益包括:地方政府和学习资源提供商支付的平台使用费、客户购买付费学习资源时的经纪费、目标广告费用、数据分析使用费和认证发行成本等。资源包括:平台本身以及累积的各类数据库。平台的合作者包括各类教育内容提供商等。这种平台商业模型构想与日本各地方政府教育支援模式以及国民学习消费习惯紧密相关,可以让地区政府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区域性的问题。

 

四、对我国的启示

 

    目前,我国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探索和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省、市和自治区也在积极推进地方终身学习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各地的终身学习网、社区教育网、学分银行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中,对于平台的定位、功能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构建逻辑中获得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互联互通的平台定位思维

    日本在进行终身学习平台建设构想时,定位十分清晰:作为日本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搭建终身学习参与各方连接和沟通的桥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破除各种障碍,使终身学习循环流程更加平滑和顺畅,同时利用平台产生驱动学习循环的外驱动力,挖掘和提升国民终身学习的潜力和热情,形成学习者从终身学习服务社会再到终身学习的循环,实现社会的总活跃。简单来说,就是试图构建终身学习市场的需求方(学习者、政府、企业等)、供给方(教育机构、企业、认证机构等)和协调方(政府)三方关系的沟通平台,实现终身学习关系的协调发展。

    而终身学习网、社区教育网、学分银行等我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也应该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对其定位也是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重视度和投入不够,教育资源整合不足, 终身教育供给方关系的关系协调存在困难。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在平台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既想做平台,又想做主要内容供应方、既想做平台,又想制定协调关系的规则、自说自话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定位初衷,限制了参与各方的独立性,社会参与的广度和积极性也不高。我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定位应该坚守初心,应该争做为终身教育需求和供给提供服务的阿里巴巴式的平台,疏通参与各方的沟通管道,在保持各方独立性的同时,积极促进沟通与合作,真正实现终身教育互联互通的平台建设效果。

    (二)开放包容的平台建设思维

    日本终身学习平台构想的开放包容性体现在参与者的多元化、学习内容的多样化以及高度的可拓展性。多元化的平台参与者可以极大提高平台活跃的深度和广度,使搭建学习社交网络生态系统成为可能,而由此形成的庞大的行为数据库可以促进学习成果更有效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多样化, 能满足正式和非正式各种的终身学习需求,使得个性化终身学习能够实现。而平台在技术层面的高度可拓展性,使平台跨区域、跨平台连接成为可能,既保证了平台互联互通的基本定位,又能保证各平台自身的独立性,使这种沟通与衔接更易达成。

    从我国现有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来看,很容易陷入不同领域的思维限制,例如:参与者方面,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与企业等的区别对待;学习内容方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严格区分;可扩展性方面,服务平台往往局限于教育的封闭系统等问题。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我们首先应该开放思想,摒弃体系圈利益圈等旧的思维,以终身学习大视野进行平台规划。其次,政府部门应该理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部门、行业的沟通,消除体制上的割裂、部门间的封闭。再次,应该积极推动相关立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全民终身学习氛围。

    (三)由点及面的平台体系建设思维

    由于终身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当地,终身学习设施、设备等资源在当地,终身学习社交圈也在当地,同时,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也明确规定了地方区域作为推进终身教育事业的主体的地位。所以,以区域为主体构建终身学习平台,以服务区域居民终身学习、形成区域人才资源库、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这符合日本现有的终身学习推进机制。而各区域平台间的互联互通组网设计构想,可以实现区域间的人才资源信息的无障碍流通、区域间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典型案例跨区域的推广等。在保持终身学习区域特色的同时,实现由点及面,进而构建终身学习信息化服务平台体系网络。

    我国的教育体系特点与日本有相识之处,目前虽然没有全国性的立法明确终身教育的推进体制,但地方政府一直是终身教育的推进主体。我国地方区域众多,区域间的教育发展程度、人力资源现状、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全国大一统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切合实际。日本的以区域为重点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各区域由点及面构建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构想值得借鉴。

    (四)社交网络化的平台建设思维

    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和使用的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手段和工具,而是成为人们获取资讯、沟通交流、办公生活等的重要社交场所,所以互联网的社交网络化是潮流也是趋势。日本终身平台建设构想紧紧抓住这一特性,力图构建终身学习服务社交网络化生态系统。在平台上,学习者不仅可以获得学习资讯和支援,而且能与平台的其他参与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自己的学习圈,可以极大提高平台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平台使用粘性。此外,平台与外部SNS的连接可能构想,也能使平台的社交网络化得到更深、更广的拓展。

    我国各类学习服务平台往往注重内容的建设和平台的功能使用,而忽略平台作为社交网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平台的内容质量很高,但参与度和活跃度不够,无法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循环。因此,我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把社交网络化作为十分重要的平台定位,在模块设计、功能设计、内容设计、可视化设计、可拓展性设计等各方面都要考虑社交网络化的需求和可能,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各方积极参与、用户活跃度高的数字化平台,才能真正实现从终身学习服务社会再到终身学习生态学习循环

    (五)可持续性的平台运营思维

    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可持续性运营思维体现在:在强调平台的公益性的基础上,基于运维、升级等各方面的成本,构建平台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实现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种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首先是,把政府作为用户而不是无偿经费来源,简单来说,政府是通过购买服务行为参与平台商业运营。其次是,平台提供免费基础服务满足公益性,提供收费个性化需求服务满足运营成本需求。再次是,主要收益来自个性化需求服务和内容供给方,学习需求方尽量免费。这种商业模式设计固然有日本不同体制和学习者消费习惯因素的影响,但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又符合现代互联网商业运营规律的思维,可以为平台运维和升级更新等可持续性运行提供保障。

    这种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思维值得我国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借鉴,特别是实现从政府投入政府购买的转变,在转变政府投资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提升平台自身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同时,大众化需求免费和个性化定制需求收费,也可以让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类公益性产品实现政府输血自身造血相结合的可持续的运营。

 

 

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本文刊发于《成人教育》2021年第3期。

 

乘车路线:

市内乘公交车到襄阳十字街(鼓楼商场)站下车,向南进入利民街300米到达(襄阳市市委党校)。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襄阳市襄城区古城街道利民街60号(原市委党校办公楼)

联系电话:0710-3513626 

邮  编:441021

 鄂ICP备16005949号

招生热线:0710-3513935,3511309,3510181